园林景观亭子的营造和文化

木结构

发布日期:

亭子是我国传统园林中的重要建筑之一,其既可为人们提供游园赏景的休息场所,也因建筑样式的灵活多样,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串景点缀的独特审美作用。该研究对园林景观中亭子的文化内涵及营造规律进行简要解析和探讨。

1 不同的文化指向赋予亭子不同的文化内涵

1.1体现自然功用

园林景观中的亭子是营造园林文化的主要载体,所谓亭台楼阁、曲径通幽。亭子的本意是它的自然功用,是休息之地也是赏景之点,因此,亭子在园林景观中主要是为游人提供休息之处和远眺赏景的制高点。它既可分布在山巅、路旁,也可安置在水中、桥头,即水亭、路亭、桥亭、廊亭、山顶亭、半山亭展现在游人面前。根据园林景观的具体需要,其造型也可多种多样,圆形、方形或多边形,屋顶单檐、重檐皆可。根据需要亭子可作为摄影亭、售卖亭、售票亭。

1.2 增添拟人化色彩

传统古典园林景观中的亭子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画龙点睛的实现基于它拥有的精神和文化。苏州沧浪亭看上去只是一座简单的方形单檐山顶亭,造型因简单而朴实,如何使其更具文化和精神,我国古代先贤和能工巧匠有着独到的眼光和手法,注意到了不同文化指向能赋予亭子不同的文化内涵。

1.3 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

我国古典园林景观中亭子的文化指向常常是诗情画意的。依据造园的布局,高手们总是将亭子放置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山巅之上,林木之间,临水之处,或曲径尽头,令人啧啧称奇,拍案叫绝。这样的造园手法常会让人觉得游园若观画,人在画中游。如此美景美亭,如果缺少了诗情,就无法体现画意。所以亭子的文化内涵、诗书画印必须结合其中。历朝历代许多的文人墨客,喜欢为园林亭子取名、题诗、作画,让人得以赏诗意、品书画、观美景。如北京天龙坛的陶然亭,就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得名。山东济南大明湖中的历下亭,建于北魏年间,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游历到此,就曾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赞美。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发挥其书法优势,将杜甫之诗写成楹联挂在亭上,于是名亭名诗名书法被后世称为三绝。园林中亭文化内涵,即用近似拟人化的手法给亭子取名、撰联。亭有亭名犹如人有人名,一经命名便有了个性和特征,以及独立的精神,而撰联犹如穿衣戴帽更现风姿。北宋诗人苏舜钦购得花园以后,就为该亭取名为沧浪亭,出自于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诗人追求高洁品格的写照。而欧阳修的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和渔夫的下联近水远山皆有情恰似量体裁衣。沧浪亭的文化格调、精神品格,活脱脱的营造不可小觑,其主要依靠亭子的造型,特别是亭子的命名、亭柱对联的内容。设计师应当与文化学者通力合作完成这一关键任务。如在南昌市赣江市民公园的设计、建设中,邀请了南昌大学赣文化研究所、江右文化研究所的学者、教授共同参与。亭子与长廊相得益彰,取名赋诗,有典故有品位,颇受游客好评。

三角亭子

可看到一座精巧别致的三角亭,它和古建筑先贤祠相对而生,又与百寿亭遥相呼应,共同形成了与三潭印月水面空间隔断的一道屏障,景观层次分明,人们在亭中居高远眺,可非常惬意地纵览西湖绝色美景。满湖荷花尽显水上仙子的娇容美貌。绿树丛中我心相印亭更为游客增添不少情趣。园林景观中亭子位置的选择有许多合适的关键点,正如明代著名园艺设计大家计成在园冶中所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不管何处都应使其和周围的园林景观相协调,一切以体现园林空间的艺术效果为最高原则。

2 不同的风格追求体现亭子不同的审美情趣

园林景观中的亭子可因其造型、色调、位置而表现不同的风格,从而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设计师应充分了解不同风格亭子的审美特征,根据其营造法则来具体把握。

2.1 了解地域、自然风貌的差异

一般而言,由于北方的地势平坦辽阔,因而与之相配的园林景观亭子也应有较大的体量,这种较大的体量,常常可体现北方地貌的辽阔、端庄、雍容;相对而言,南方的地貌崇山秀水,因而亭子的体量相对小巧、俊秀。就造型来说,北方的亭子因体量较大,亭子的屋顶屋面坡度较缓,整个屋脊曲线较为平缓;而南方的亭子因雨季较长,屋顶屋面坡度较大,屋脊的曲线也显得更弯曲,屋角常高高翘起,亭柱没有北方亭子那样粗大,显得较细巧。另外,南北亭子在装饰色彩上也有差别,北方亭子的装饰色彩常常追求华丽、浓艳,色彩对比强烈,屋顶常用琉璃瓦,加上装饰的彩画更显富丽堂皇,而南方的亭子色调显得素雅,装饰古朴、精巧,屋面一般配青瓦,也不施彩画。随着时代推移,现代园林景观建筑中亭子的风格发生了更多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现代设计理念,即造型结构简洁流畅,色调素洁明快。亭子的风格不同,带给人们的审美价值显然不同。

2.2 合理安排亭子的位置

既然亭子是园林景观的点睛之处,当然要更多地考虑将其设置在园林的关键交接点。如苏州网师园中的月到风来亭,它便是从射鸭廊进到园内隔池之后的中心。而在拙政园中,在四周水面的环绕下,两座曲桥相接之处有一座荷风四面亭,更是形象自然而贴切。又如杭州西湖中的三潭印月,它的北面是西湖的湖心亭,往湖岸之北有孤山作为依托,于是亭子四面临水,花草相映,山水相连,再加上飞檐翘角,金碧琉璃,这种绝佳的选址,不是一般的画家笔下所能描绘的,而湖心亭上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佳作,更增添无限美景。

2.3 将亭子置于园林设计的总体规划中考虑

要发挥亭子在园林景观中风格定位的独特作用,就必须在园林设计的总体规划中全盘考虑,既要体现亭子的使用功能,又要考虑单体式亭子与园林中其他建筑的内在联系,从园林景观的总体构图出发,来确定亭子的造型、体量大小和具体位置。位置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景观周边的环境及地形、地势,还要考虑通过亭子与周边环境相互间的充分对景和借景,使亭子既发挥成景的作用,又发挥观景的作用。亭子的体量大小要因地制宜,而造型、材料使用又要融入周边环境的统一格调,使亭子成为体现园林风格的重要物件,充分地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

园林亭子

3 结语

总之,在园林中,亭作为园林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与园林中其他要素一起构筑了园林的形象。亭的应用在园林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亭的建筑,既需要丰富的类型、优美的外观,又要充分考虑其构成要素如材料、色彩等与环境协调一致,进而实现艺术形式与文化品味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侯振海,赵凤兰,秦伟霞,等.园林艺术及其规划设计实例[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居阅时.苏州私家园林中文字和题名背后的深层含义[J].中国园林,2000(3):26-29.

[4]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5]高鉁明.中国古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王汝诚.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木结构 关注微信
手机点击拨打:13282000900

24小时客服电话

设计建造:132820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