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外观特征

木结构

发布日期:

古建筑牌楼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已演变成为极其成熟的带有独特特征的建筑体系,称为中国古典建筑。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具有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形成了与欧美建筑外观迥然不同的典型的“三段式”的风格。

1.台基

台基是木结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小建筑都有台基,特别是大型木结构建筑。如果屋顶很大而台基很小,必然显得头重脚轻,很不相称。古代与建筑有关的文字如“室”“堂”等汉字下面,都有一个“土”字,意味着早期的房屋是建在土台之上的。据文献考证,早在殷商时期,奴隶主的房屋就建在土台之上,除具有防潮功能外,借此还可显示奴隶主的尊严。此后高台建筑经历了一个从盛行到高峰再到衰落的过程,特别是到了唐代,低平的台阶反而成为时尚,低矮的石砌平台,给人以亲切朴实之感。但宋以后,建筑上追求华丽的风气日趋浓厚,台阶也成为美化的对象。匠师们在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的台基部分,创造了一种雕刻华丽、用料考究的高级石台基,称为“须弥座”。此种作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并成为整个古典建筑的典型特征之一。

2.屋身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因此传统建筑的中段多为木柱,即使有墙,也是作为划分空间的隔断,不承重。屋顶部分的重量,主要由柱子承担再传给基础。因此,中国古典建筑有“墙倒屋不塌”的特征。墙的构造一般是墙脚宽、墙顶窄,称为收分;柱子往往向建筑的中心倾斜,称为侧脚。这种收分和侧脚使建筑底部大、上部小,从而使整个建筑显得更为稳定、牢固。 柱子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古代表示官阶的标志之一。按古代定例,横向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叫“间”或“开间”,纵向两根檩条之间的水平距离叫“架”。

唐代《会要舆服》规定“三品以下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下门屋不得过三间三架”。柱子的色彩也是等级的标志之一。和柱子同居中段的还有门窗。中国古建筑的门窗既有采光通风和联系交通的功能,又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唐以前,门窗比较简单,从宋开始,门窗上的雕花日益繁杂,到明清时期,精雕细凿之风日盛。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往往不用封闭的隔墙,而用半透空隔扇或全通透的罩作为分隔,甚至有些客厅、书房用博古架作划分空间的手段,点缀些盆景古玩,使空间倍增典雅之情。

古建筑牌楼

3.屋顶

屋顶的特殊轮廓是中国古典建筑外形最显著的特征。首先它的形式多样,不同的形式有主有次的组合在一起,千变万化,非常壮观。再铺上色彩鲜艳的琉璃瓦,更加美丽。在构造上还有一个特点,即屋面一般不做成直线,而是用巧妙的方法做成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角起翘,给人以柔和、稳重的感觉。江南的屋角起翘高,线条纤细,造型轻盈,又具有玲珑、轻快、朴素、典雅的风韵。中国古典建筑屋顶的起翘(向上翘)  和出翘(水平方向凸出)不仅有利于排水,还同时具有“视觉矫正”作用(克服人们产生屋角下缀的错觉),使房屋显得稳定轻快。因屋顶形式极为丰富,其造型与西方建筑截然不同,故“大屋顶”似乎成了中国古建筑的代称。中国屋顶是从汉代开始逐步定型的,至明清时,已基本上规格化,并作为显示尊卑的标志。到清末时,屋顶形式不下数十种,但最主要的有悬山、硬山、庑殿、歇山、攒尖五种形式。

木结构 关注微信
手机点击拨打:13282000900

24小时客服电话

设计建造:132820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