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之榫卯介绍

木结构

扣榫

在我国,古典木结构的构件一般采用“插头插座”连接,使得建筑的刚柔结合具有很好的抵消水平推力的效果。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发展出了各种制作精美、结构合理的连接样式。所谓“插头插座”是指在木块上挖的洞,而“榫卯”则是木块上留下的要插入另一端。

榫卯的种类和形状很多,这些种类和形状的形成不仅与榫卯的功能直接相关,还与木材构件的位置、构件之间的组合角度、组合方式等有直接关系。根据榫卯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管脚榫:主要用来固定柱类垂直构件的榫头,它用于防止脚的位移和安装。实际中常把柱根做成平面柱顶石,不凿海眼。它是一种长榫卯,其长度、直径和英寸都远远大于管脚榫,通过柱顶石直接靠在墩(基础)上。其作用是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但埋在地下深处容易腐蚀,所以要做防腐处理。立于梁架上的短柱也为固定的柱脚做了榫头。

管脚榫 馒头榫

馒头榫:是柱头与梁头垂直交叉时使用的榫头,与两端底部的海眼相对应,用于各种直接与横梁相交的柱头。在柱顶中央的柱顶处做一个方榫,顶小底大。直接在柱头上安装横梁,就可以在下面凿洞。作用是当柱与梁、护斗或普通拍腐垂直结合时,避免水平位移。

燕尾榫:榫的形状是端宽根窄,称为“乍一看”。榫的上半部分大,下半部分小的做法叫“溜”。对应的插座里大外小,上大下小。这种组件只能自上而下安装,无法水平安装或平行插拔。构件安装后不会出现拔榫现象,保证了各方向构件与柱头的稳定结合。是最实用的结构榫,用于结构的稳定,性能比固定螺丝、钉子、角铁那些好太多。(最直白的解释就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榫头,当两榫头对接后,另一个方向是拉不开的,卡住了。)

燕尾榫

搭扣榫:搭扣榫头也叫“扣榫”。所有榫眼和榫头都用在垂直和水平构件的搭接处,扣榫是一种特殊结构的榫头,模仿柱在端部或拐角处的组合。它的做法是从仿制品的中间位置加一根经线长度的柱子,在仿制品和柱头的交叉处做榫头和碗。柱外部分做成箍头,箍头呈霸王圈或三岔头形状。一般斗拱的宫廷式大木采用拳王的做法。交叉榫眼主要用于方形构件的交叉搭接,最常见于平板的交叉搭接。跨腰榫,俗称马蜂窝腰,主要用于圆形或线形构件的交叉相交。(最直白的解释就是两根或多跟物件连接,每个物件开一点榫头,然后这些物件可以通过榫头完美连接搭扣在一起,毫无破绽,就像这些物件长在一起一样。)

扣榫

直榫:就是直的榫头,直接插入柱子等构件内,榫头有长短之分,长的在柱子另一边漏出来的,叫透榫,透榫一般用在大物件上,榫头的接触面大,受力自然也大。还有另一种自然是不穿透的榫头,叫半榫,因为受力有限,一般起定型固定的作用。

直榫 透榫 半榫

其他榫头:非以上归类的榫头,也可以是灵活运用以上各种榫头,使之组合起来,如拼板用的暗销,还有如“银锭扣”、“穿带”、“抄手带”、“裁口”、“龙凤榫”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科普。

榫卯结构

木结构 关注微信
手机点击拨打:13282000900

24小时客服电话

设计建造:132820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