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建筑介绍

木结构

苏式建筑

吴文化孕育的苏州,创造了“清水墙小青瓦顶”的建筑特色。明清建筑是苏式建筑的主体,数量多,分布广,艺术水平高,一般存在于园林中。在《园冶》中,季承把江南园林的特点概括为“巧借、精体”。“适宜”一直是学者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不仅园林要合适,建筑也要合适。所以一般住宅的体量并不大,但内部空间的安排却恰到好处。

苏式建筑

“小而精”是苏式建筑的典型特征。住宅建筑不同于宫殿和寺庙,其服务对象一般是一个家族或一个家族。所以名宅的体量总是有限的。一般住宅的体量都不大,但内部空间的安排却恰到好处。明代对府邸的等级制度有严格的规定,住宅数量可以增加,但房间数量不能违反制度。但到了明末,民间乱建的例子也时有发生,出现了一些多进多出的房子。从保存下来的苏式建筑来看,三路五进的建筑最具代表性,按中轴线依次为门厅、轿厅、客厅、内厅、后厅。一般一到两个入口是普通市民,三到四个入口是小康阶层,五个以上入口一般是官员或商人。

“低调内敛”是苏式建筑的典型形态特征,这与明清建筑等级的规范有关。明朝颁布“三宅五架”后,今天我们看到一些达官贵人、商人等的房子,其中也颇有“隐”,明善堂的入口位于侧巷。明清时期的建筑受到严格的制度规范,使得建筑的造型不会太大,往往小巧精致。但通过大师的巧妙创造,将个人的内部和群体的外部结合在一起,苏式住宅建筑形成了丰富的形态关系。苏式建筑历来十分重视建筑的群体形态效应。与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的对称构成不同,居住建筑的形式趋于自由组合。苏式建筑也不例外。苏式住宅小区的单体建筑很少。单体建筑服从于整栋建筑的整体存在,整体协调,不追求张扬个性。体现了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传统审美观念的含蓄、典雅、低调、谦和的风格,从根本上体现了屋主的思想和审美观念。

苏式建筑

吴地的建筑没有繁琐的装饰,但胜在巧妙,以“适宜”为导向的装饰规律体现在建筑构造和内部空间中。明清时期,苏式建筑的装饰已经相当成熟,建筑上出现了大量的彩画、木雕、砖雕等元素。装修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水平,在保证不违反制度的基础上,建造者以“得体”为基本准则,对建筑进行了精心的装修。在建筑装饰方面,苏式建筑精心雕琢木架。梁、梁、山、雾云等结构部分采用透雕、高浮雕等手法装饰。同时,为了保护木质构件不被损坏,往往会涂上油漆。建筑物的内部装饰和折叠经常用吉祥图案装饰。虽然装饰很多,但是一点也不觉得累赘。这是因为苏式住宅的装修总是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建筑的装饰总是围绕着整个建筑,补充、装饰、保护建筑。在保证建筑安全稳定的基础上,融入文人雅士自然飘逸的审美情趣,达到“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使建筑形象更加简洁精致。

木结构 关注微信
手机点击拨打:13282000900

24小时客服电话

设计建造:132820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