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式木结构的组成介绍

木结构

发布日期:

结构图

木构建筑按照其结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殿堂、厅堂、余屋、亭榭。而殿堂式结构不仅级别、型制最高,结构也最为复杂,《营造法式》中殿堂式大木作见图。我国现存木构建筑也以殿堂型结构为多,如山西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殿堂楼阁式建筑一山西应县释迩木塔等。因而本文以殿堂木构古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带铺作殿堂结构主体竖向从下而上依次可划分为台基层、柱架层、铺作层和屋盖层四个部分。

殿堂式木结构

1、台基层

殿堂结构多建在高出自然地坪的夯土台基上,是上部建筑结构的基础,包括基础、嗓墩、柱础以及拦土墙等,外面砌筑台帮。在建筑形式上给人以高大之感,也是防水防潮之结构所需。台基层按地盘分槽图下座于地基之上,上承柱架。在台基之内,按柱子的位置用砖石砌碌墩,碌墩上放柱顶石,柱顶石上立柱。碌墩与碌墩之间砌成与嗓墩同高的拦土墙作条形基础,拦土墙将台基内分为若干方格,提高了柱基的水平抗力。填土中掺入碎砖瓦、石灰、烧土碎块等,分层夯成。四周用条石、片石或砖层砌而成台帮,可为台基提供良好的侧限约束,保证了台基的整体性。

殿堂式木结构

2、柱架层

按地盘分槽图,柱立在露出地坪的础石顶镜面上,柱脚与基础的联系为“平摆浮搁”,上部主体与基础自然断离开。柱顶设阑额,顺袱串(又称搭头木)等纵横连系梁,通过榫卯连接构成稳固的柱架体系,支承上部荷重形成使用空间。柱架内外柱高度基本相同,仅由于角柱“生起”而使各檐柱的高度略有参差。各檐柱之间仅靠一圈阑额和地俘来联系,檐柱与内柱之间则靠少数内额联系。木柱架可以细分为:立柱、梁仿、叠梁、举架。

3、铺作层

铺作又称斗棋,上承梁架,下端座于柱头之上,铺作与柱头也以“平摆浮搁”相连。铺作构造复杂,形式多样,是木结构’中最复杂的部分,由纵横交叉、互相咬合、层层铺叠的斗、拱、昂、仿等构件组成,具有结构和装饰双重功能,包括柱头铺作、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各组斗棋间顺脊方向有罗汉朽、柱头杨和棋眼壁支承固实,明俘扣搭联系,从而使铺作层形成一种具有较大刚I哇的框架。斗棋分层铺排,水平方向允许层间滑移、竖向可发生较大的弹塑性变形。

古建筑铺作层

4、屋盖层

由屋面围护层和梁架系统组成。屋面围护层包括由竹笆、苇箔、胶泥和灰组成的基层及屋瓦面层。由于梁架举折,使屋面维护层呈平滑曲面且较厚,所以屋面纵向刚度很大。梁架系统由水平独木梁俘叠置以及驼峰、蜀柱、叉手和托脚组成,在纵向有栋、攀间等构件与刚度很大的屋面连成整体。屋盖层在纵向可认为是刚性的。

古建筑屋顶

木结构 关注微信
手机点击拨打:13282000900

24小时客服电话

设计建造:132820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