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介绍

木结构

佛塔

佛塔是亭的一种建筑,一般都有数层之高。舍利是指佛涅磐后遗骨,在印度,人们会为了崇拜供奉舍利而建造舍利塔。舍利会被放置于瓶中,这种舍利塔也被称为瓶塔。早期印度的佛塔规定,在建造佛塔时,应该用砖块建造两层基座,然后建造塔身,并在其上安置覆钵体,高度可根据需要自由确定。在覆钵体的上方放置一个平头,高度大约一二尺,尺寸大约为二三尺。平头中间树立一个轮竿,然后在上面安装相轮。相轮的重量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需要而有所不同,有一、二、三、四,甚至十三重的区别。在佛塔的最高处安置一个宝瓶。

佛塔

中国式佛塔与印度佛塔的形式大为不同,除了塔刹部分外,还有亭阁式、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花塔和过街塔等不同形式。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汉族地区最早的佛塔是楼阁式塔,但有人认为应该是亭阁式塔。这是因为在佛教初传到中国时,中国人从未见过印度的佛塔,中国民众也无法接受其形式,因此最早的佛塔利用东汉时期流行的建在台基上的”亭””观”来建造。

据记载,我国最早的佛塔出现在东汉时期。《魏书·释老志》中记载了一段有关佛塔的历史:“情又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明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经缄于兰台石室。情之还也,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阳城雍西门。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第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

一些人错误地将白马寺佛塔理解为九层楼阁式佛塔,实际上这座塔不可能是九层楼阁式佛塔,而是加台基的双层亭阁式佛塔。这是因为天竺佛塔当时并非多层塔,而是由高大的塔基、塔身、覆钵体和塔刹所组成的覆钵塔。因此,在东汉时期,要依照天竺之塔来”写范”九层高塔是不可能的。此外,《魏书·释老志》中所谓的”第一级至三五七九”并不是指楼层数,而是指佛塔顶上塔刹的相轮数,这从前面所引的佛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可以看出。而《世说新语·巧艺篇》有关凌云台的记载表明,在三国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修建高台的技术,更不可能在东汉时期建造九层高的佛塔。最后,《三国志·吴志》简介指出”九级”指的是塔刹的铜相轮数。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人们一直保留了“亭阁式塔”的图像和实物。这种塔外形类似于现代的亭子,是单层的,一些还在顶部设置了小阁。塔内通常设有佛龛,用于安置佛像。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建造,许多高僧也曾用它来作为墓塔。在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建造时期,第38窟壁上有一组佛塔,下部为束腰形的台基,上部为单层的塔身,中央绘有一尊坐佛像。塔身是四方形的,上部有束腰覆莲台座和覆钵丘,再上面是多重的相轮,在三叉形的塔刹尖处还悬挂着四条彩幡,是覆钵式塔和亭台建筑的结合。

中国现存最早的石砌佛塔是山东历城神通寺的四门塔,它是一座建筑结构非常简单的亭阁式塔,全部由大青石砌筑而成,平面为四方形,边宽为7.4米,总高为10.4米。塔身四面正中都开有一圆拱形门,塔身上部用石块叠涩五层挑出塔檐,塔顶呈四角攒尖式,再在其上安置塔刹。

此外,敦煌壁画中还保留有更多高台式亭塔的资料。总体来说,亭阁式佛塔通过图像和实物两个方面来补充“亭”的形象史,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都有高大的台基,塔身都有进出的门和墙壁,有的还刻有窗户、栏板等建筑设施。

木结构 关注微信
手机点击拨打:13282000900

24小时客服电话

设计建造:13282000900